2023最美医生丨康敏:做公众健康的“哨兵”
新华社广州8月26日电题:康敏:做公众健康的“哨兵”
新华社记者徐弘毅、徐鹏航
(资料图片)
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寨卡病毒、新冠病毒……在同事的印象中,每次进行新发突发传染病的调查,作为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的康敏总是带头冲在前面,一句“没事,交给我”让大家吃下定心丸。
从事公共卫生工作18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广东全省21个地市,一次次跟新发突发传染病打交道,带队“逆行”深入疫情处置现场,与病原体“赛跑”,奋力阻断疫情传播。“一切为了公众健康,这是我们公共卫生医生的信念和动力源泉。”康敏说。
疫情现场就是“战场”
在广东省疾控中心的大堂,有一幅木棉花壁画,康敏和他的疾控同事们正是在这幅“英雄花”壁画前屡屡整装出发,奔赴疫情现场。
2020年1月,广东省报告首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刚出差回到办公室值班的康敏,连夜带队赶往现场,争分夺秒调查病例的活动轨迹。“为了确保24小时黄金期内查清每一个病例,他总是带领我们第一时间奔赴疫情现场,与病毒赛跑。”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三级主任科员庄雅丽说。
这不是康敏第一次跟冠状病毒“交锋”。2015年,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疫情在多国流行,当年5月的一个晚上,广东省接报,一例国外MERS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经香港中转已入境广东。收到消息后,康敏和同事们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不到两小时,他们已迅速找到这名密切接触者,经过沟通和防护准备,将其转运至定点医院,该密切接触者后被确诊为国内首例MERS输入病例。由于处置响应迅速,该病例得到有效救治,并且实现医院零感染、社区无传播,受到世卫组织积极评价。
身上总有那么“一股劲”
认识康敏的人,都说他身上有一股劲,一股对待工作的认真劲儿。在康敏看来,传染病防控没有“歇歇脚”的时候。“他对这份事业有信仰,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广东省疾控中心青年技术人员李依红说。
新冠疫情期间,康敏连续奋战900多个日夜,带领团队深入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2022年,康敏作为内地支援香港抗疫流行病学专家组组长带队赴港支援,在香港工作的50天里,他和专家组深入一线走访19个疫情防控现场,参加60场专题会议,撰写专题报告36份,为支援香港抗疫工作部署提供第一手信息和专业意见。
康敏曾深入一线开展登革热蚊媒监测工作。(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供图)
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疾控机构的公共卫生监测工作回归常态化。眼下,康敏关注着登革热防控,他和基层公卫人员近几周在社区走街入户,下足“苦功夫”翻找瓶瓶罐罐,查找虫媒阳性积水,同时向社区派发灭蚊片,帮助做好登革热防控宣教工作。
“我们去医院、去学校、去社区等各种场所开展监测,一方面对确诊传染病的病人做调查,另一方面采集标本送到实验室检测。”康敏说,这要求公卫医生像瞭望台上的哨兵,时时刻刻保持警惕,及时处置响应。
为群体健康“开处方”
“临床医生面对的是个体,给病人开处方;公卫医生面对的是群体,为社会‘开处方’。”投身公共卫生事业18年,康敏深知这份职业的独特使命。
2005年,康敏大学毕业后进入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工作,成为一名年轻的公共卫生医生。当时,狂犬病是多发的致死性传染病,广东一年超过300人发病。康敏加入防疫队伍,深入农村开展狂犬病调查,所见所闻让他动容。
“我们发现,犬伤后伤口处理不当、没有及时接种疫苗是狂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他立即行动起来,和同事一起撰写分析报告、提出建议,最终推动广东在全省开设覆盖乡镇的规范化犬伤门诊;加之疫苗接种日益普及,此后广东省狂犬病发病水平连年下降,如今已控制在非常低的水平。
“面对各种传染病和公共卫生问题,只有切身理解人们的感受,才能更好为公众健康服务。”他说,“应对疫情的方案、策略,就是我们手中的‘处方权’,要珍惜,更要用好它。”
许多时候,这样的“处方”润物无声。手足口病是婴幼儿常见肠道传染病,而洗手是有效的预防手段。每当疾控专家进校园宣教时,为了确保小朋友每次洗手至少20秒,康敏就教他们一边洗手一边唱生日快乐歌,唱够两遍才算洗干净。
“养成这个好习惯,就能有效减少幼儿园发生手足口病传染的风险,同时患儿重症、死亡的风险也可大大降低。”康敏说,“公共卫生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对于公卫医生而言,我们的工作虽然繁重,但只要能及时阻断疫情传播,降低社会疾病负担,提高人群健康水平,我想这一切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责任编辑:赵文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