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棉花、纺织布、建立西子女红非遗馆……杭州这所学校传承非遗文化有一套
(资料图)
“谷雨”时节好农时,田间地头忙耕作。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谷雨,观成教育集团的同学们在学校的屋顶农场,拿着锄头松土,浸湿了棉花种子以后再种下去。一位同学表示很期待能种出棉花,纺成纱线,最后再织成布,感觉这个过程就非常有成就感。
当天,学校举办了非遗传承&融合育人“武林·棉”开播节启动仪式,学校的西子女红非遗馆同时揭牌成立。
“从一粒种子到一片布,再从一片布到身上衣,最日常的生活必需品同时也是伴随一生的。学校要做的,就是在孩子儿时深深地‘埋’下一粒种子,培育、发展。这是学校建立西子女红非遗馆,开发非遗课程的初衷。”杭州市观成武林小学校长干定雄说。
非遗传承已经成为观成教育集团的一大教育品牌,目前,学校的非遗项目已从“一校一品”走向“一校多品”,从小巷三寻土布纺织、十竹斋木板水印、王星记扇子到西子女红,都建有博物馆、展览馆,并开发了非遗课程。
在现场,学生们也展示了自己制作的各类非遗作品。浙江省土布纺织技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郑芬兰看了学生们的作品也不由地赞叹:“这些作品极为‘好用’,土布纺织技艺不仅让学生学到真正的技术,更让他们在传统的技艺中发现美好,感受到真正的美学,从而具备更强大的创造性。”
正是通过多年的不断实践,观成教育集团在国家级课题《非遗传承与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子项目的探索中获得了较大突破,这也得到了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浙江省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李永正的充分肯定。
对于未来,观成教育集团也做好了规划。干定雄介绍,观成将围绕融合育人,找准学生“兴趣点”,通过美育推进艺教融合、馆校共建,把“五育融合”的精神落到实处,把中国文化精神留住、把中国心留住,让立德树人与非遗教育紧密结合,实现“五育并举”。
当天,拱墅区教育局副局长刘志华也来到了现场,她评价说:“推进非遗融合育人教育,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非遗课程是深化新时代学校课改创新的重要着力点。在省市区非遗保护中心的大力支持下,观成武林小学艺教融合、馆校共建,成立了小巷三寻土布纺织与西子女红馆,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也为别的学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
“拱墅的非遗教育引领全省,立足区域实际,统筹发展规划,并大量引进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指导,从观摩走向技艺学习,再到项目化实践。今后,拱墅区将深化体制创新与方法创新,坚持面上推进与点上突破、课程共建与师资共培相结合,通过区域治理协同、多元主体联动,不断推动非遗教育创新发展。”刘志华说。